节日促销:如何做到销量、品牌双丰收

节日促销:如何做到销量、品牌双丰收

国庆、 中秋将到,在大家准备节日礼品和家人团聚的时候,各行各业的商家也开始摩拳擦掌,准备使出浑身解数,在即将到来的节日展开一场营销战,以期获得大丰收。

各种传统节日、双十一等人造节日,加上越来越多的西方泊来节日,我国目前的节假日全年共计117天(包括公休日),基本上占到了全年的三分之一。众多的节日给了消费者狂欢的理由,更多消费的理由,也给了企业更多营销的、品牌与消费者互动沟通的机会。节日正是品牌和消费者沟通的最好时节。

节日营销因其呈现出集中性和规模性,在传播、创意等很多方面不同于常规的营销,那么节假日期间应如何开展特定的营销策略以吸引消费者眼球和钱包,最终达到提升品牌与销售的双重目的呢?

目标:品牌影响力应放在第一

目前能看到的国内的节日营销,大多是一种促销行为,即利用消费者节日期间购物的需求,以打折、买赠为主要手段吸引消费者购买,以销售量为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促销也是品牌沟通的一种方式,促销对激起消费者购买欲、消化库存商品无疑起着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能够扩大品牌知名度。一场好的促销,能有效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同时也对自己品牌知名度的一个提升。但如果把短期销量放在第一位,不顾品牌内涵,盲目促销可能会伤及品牌。

节日营销应该把品牌的影响力放在第一位,销量是水到渠成的结果;把节日当成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一个契机,而不是简单的销售产品。一方面,企业应该致力于为目标客户的提供价值,展开系统的管理,针对性地开展营销;同时,假日营销更多时候只是一次整体性营销的一部分或者前奏曲,企业如果能在假日营销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等,应该保持适度营销,不要为了短期销量过得营销。

节日营销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主题首先一定要有冲击力,让消费者看后记忆深刻;其次要有吸引力,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亲近感,产生购买产品兴趣,而且不论是在广告宣传或其他媒体宣传,还是终端的陈列和促销活动,都要主题统一,突出,对消费者形成一种冲击。主题的突出还可以通过卖场的布置,特色的活动,产品的陈列,针对节日推出的的特色包装,甚至是特色产品来表现,以打造节日氛围为主。

2017年十一,京东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家电的大促的预热宣传。从线上到线下,京东与各大平台的合作,最终目的都是引向自己的 营销活动。线上脉脉、荔枝FM、 喜马拉雅FM等平台跨界合作,持续扩大品牌曝光。同时在京东商城的主页面banner,以及分会场,均推出了宣传页面。在 QQ浏览器的搜索页,搜索“京东” 关键词,同样会跳转京东家电大促的弹幕广告。

京东在挖掘 品牌营销方式的同时,还给自己增加了话题,进而实现了品牌的持续曝光与热度。

在线下,京东还在地铁 广告位刷起了UGC广告。其中“为什么买家电不能送到家”、“去家电城总是买不全”等内容恰恰抓住了用户痛点需求,从而引发用户共鸣。通过用户的声音,提取重要的共享内容可以形成良好的营销生态系统,吸引更多的新用户,进而提升 用户忠诚度并增加销售量。

每个企业因为所卖的产品不同,其主体消费群体也不尽相同,在营销中要覆盖所有人群十分困难,而在特定的节日中,针对的目标消费者更加具有特定性,因此节日营销必须有的放矢。企业要想将品牌节日营销做成功,就必须对其目标消费者的产品倾向性、节日消费行为,及对各种促销方式的偏好程度、对相似产品的市场态度等进行深入的研究。

展开全文

创意:整合造势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入节日借势营销的大军,这场战役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为制造热点在众多节日营销活动中突显自己,准确地捕捉人们的节日消费心理,需要企业推出的活动和策略必须有独特之处,真正让消费者共鸣,才可能被消费者认可,为节日中产品的销售积累足够的人气和口碑。好的创意可以抢先吸引大众的注意力,想别人未曾想,做别人未曾做的事情才能在大众群体中引发震撼,而创意当然也要与实际时机相结合,与整体主题一致。

2014年双十一前后的营销,家电零售巨头苏宁内容上制造话题,在社交媒体上引流。双十一前一天,南都、扬子、京华齐发6联版广告,针对阿里发起的双十一购物节,整个广告言辞画风网络化,内容大胆直接:“熬夜扑个空,你Y神经呀”、“快递等半月,你Y很闲啊”、“人家造神话,你去围观啥”……

每一条都暗指天猫,大有公开挑衅阿里的意思,悉数吐槽了光棍节大促的弊病。从上午到下午,微信朋友圈和微博都被严重刷屏了,后来在百度贴吧也有大批量自发转载。可以说,这是一次完美偷袭,可谓赚足了眼球。

视觉差极其强烈的打脸广告虽然爆发时间很短,但社交化传播效应极佳,据苏宁后来统计,短时间上亿阅读量,而且产生了比惊喜官广的多的用户自发病毒式传播。

第二天,天猫一副针锋相对的海报又出来了。苏宁也将广告延伸到地铁等户外。

这又爆发了新一轮的转发,棋逢对手的局面,往往最耐看。

这显然不是一场价格的比拼,但消费者依然得到了实惠,商家收获了品牌知名度与忠诚度。

在节日营销中,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渠道和平台的有效组合,引起包括媒介、消费者在内的社会各个角落对品牌的广泛关注,同时发掘新的媒体运作形式形成强势的舆论效应和传播效果,为品牌的节日营销造势。在这样一个整合营销传播时代,只有创新才有胜出的可能。

传播:让品牌融入节日文化

节日营销之所以与日常的营销不同,就是因为它有了一个与以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节日文化,不同的节日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也都会有所不同。春节的关键词是“回家”,中秋的关键词是“团圆”,而一些新的节日更多的是休闲与娱乐。不同的节日文化,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是不同的,企业应该根据不同节日的文化氛围,开展有针对性的节日营销,充分挖掘和利用节日本身的文化内涵,并与自身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结合起来,这样更容易引起消费者共鸣,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同时对企业良好品牌形象的树立,以及品牌文化的宣传与传播也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本土品牌中,金六福酒在节日营销的策划中,意识清晰,起步较早,较好的抓住了假日的情感诉求,一直演绎“福”文化战略。按照假日白酒需求骤增的市场势头,金六福公司每年都开展三场品牌运动,这三场品牌运动组合是“春节回家·金六福酒”、“我有喜事·金六福酒”、“中秋团圆·金六福酒”。根据自身节日促销的营销需求,选择了最大最集中的移动人群进行广告传递,从品牌建树、广告主题的制定、媒体投放策略、媒体创新的运用等方面,做到精准投放。

这种加入人文情感的营销方式在情感上迎合了顾客的情感需求,减弱了宣传方式本身的商业色彩,从而冲淡了消费者的对广告的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节日化的卖点宣传和品牌特有文化的注入使得品牌文化更接地气,销售额自然是水涨船高。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仅有好产品已经不够,铺天盖地的广告未必取得好的效果,要想在节日营销战中拔得头筹,企业必须把品牌影响力放在首位,以品牌的定位要求展开创意,制造热点,想别人之未曾想,做别人所未做,整合所有资源与渠道平台。同时,企业更需明确目标,为节日营销确立一个突出的主题,充分挖掘节日本身的文化内涵,并与品牌自身文化结合起来,力求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如此,我们才能在节日营销中取得品牌和销量的双丰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唐山大地震
365bet网上足球比赛

唐山大地震

📅 06-29 👁️ 1192
野鸡养多久能成媒 野鸡多久繁殖一窝
365bet365官网

野鸡养多久能成媒 野鸡多久繁殖一窝

📅 07-11 👁️ 5823